欢迎访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官网!
产业信息Industry information

河北廊坊大豆播种工作即将展开

更新时间:2025-04-17 17:18:30 点击次数:199 次

  目前,廊坊市大豆播种工作即将展开,为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装备匹配度,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相融合,确保大豆丰产丰收,特制定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选用优种,做好种子处理

  优先选择高油高产、高蛋白高产的优质品种,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大豆的需求。同时注重品种的耐密性、抗裂荚、抗病虫以及抗旱耐涝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产量的影响,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播前做好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等种子处理工作。要剔除异形粒、破损粒、霉变粒,播种前进行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活力。为避免病虫危害,要优先选用包衣种子,对未进行包衣的种子,播前用种衣剂进行拌种,要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有条件的地区建议播前进行发芽率测定,根据种子发芽率结合留苗密度确定亩播种量。

  二、整地备播,施足底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灭茬,耕深20厘米以上,耙平耙细,做到土松、土细、地平,推广采用深松机、驱动耙等耕整地机具,提高整地质量。播前结合耕翻一次性将底肥施入土壤中。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大豆专用肥或低氮复合肥。建议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50—250公斤,根据我市土壤肥力及产量水平,建议施用氮肥(N)2—3.5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2.5—4公斤/亩。

  三、适期适墒播种,提高出苗质量

  (一)合理轮作

  推行大豆与玉米、小麦等作物轮作,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土壤肥力。避免大豆连作,降低重茬障碍。

  (二)适期播种

  春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5—10CM地温稳定通过10—12℃,土壤墒情适宜即可播种。夏播播种期一般在6月10日至25日,麦收后抢墒播种,最晚不晚于7月5日。推广普及使用装有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气力式等高性能精量播种机。

  (三)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地力和播期情况,确定适宜密度。依据春播宜稀,夏播宜密;肥地宜稀,瘦地宜密;品种植株高大,分枝多宜稀,反之宜密的原则。一般春播亩留苗1—1.3万株,夏播亩留苗1.3—1.8万株,种植形式采用40—50厘米等行距或宽窄行(30—60厘米),播种一般深度3—4厘米,采用滴灌或微喷带浇灌的地块播种深度2—3厘米。

  (四)足墒播种

  苗齐苗全苗匀苗壮是大豆高产的关键。为保证大豆出苗整齐均匀,墒情不足时要造墒播种,也可播种后采用滴灌带浇灌,土壤板结地块,应在出苗前再滴灌一次。对于夏播缺墒地块,为争取农时,可先播种后采用滴、喷灌补墒,补墒时注意不要形成地表径流,以免形成土壤板结。推广使用装有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气力式等高性能精量播种机。有条件的可采用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一次完成整理种床、侧深施肥、播种、封闭除草等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田间管理

  大豆生长期间,要科学运筹肥水,促控结合,提高水肥利用率,推广使用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做到既能节约种植成本,又能满足大豆对养分的需求,充分挖掘大豆的高产潜力。

  (一)苗期管理。控制肥水,蹲苗防倒,确保苗全苗壮。

  (二)花荚期管理。开花结荚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大豆一生需水需肥的第一高峰期,此期要视土壤及天气状况,及时抗旱排涝。对于早播、高水肥、高密度、有旺长迹象的地块,可在大豆分枝期至初花期,喷施烯效唑等生长调节剂,一般喷施1—2次,以控制大豆旺长,降低株高,防止倒伏,促进根系生长,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花荚脱落。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推荐浓度和时期施用,不漏喷、重喷。出现脱肥迹象的地块可喷施0.5%—2%尿素溶液1—2次。

  (三)鼓粒期管理。大豆结荚鼓粒期是大豆需水需肥的另一高峰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缺水缺肥会导致大量落荚,影响灌浆,造成秕粒,减产严重,因此遇旱应及时浇水。灌水以渗湿土壤为原则,不能使田内积水过久。注意要避开大风浇水,以防倒伏。遇涝应及时排水。出现早衰迹象的地块,要及时喷施大豆专用的叶面肥或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等,以保持叶绿、荚多、粒饱。

  五、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病虫情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治早治小,将病虫草害造成损失降至最低,为大豆生产保驾护航。

  (一)草害防治

  防治大豆田间杂草,可在播种同时,用精异丙甲草胺+唑嘧磺草胺进行封闭除草。对于未进行封闭除草或封闭效果不好的地块,可在大豆三叶期前后,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氟磺胺草醚,进行苗后除草,注意避开中午高温施药。

  (二)病害防治

  大豆病害要重点防治根腐病、病毒病和大豆叶部病害。对于根腐病可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幼苗期发病,在初期喷洒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对于病毒病以蚜虫带毒传播为主,为有效预防大豆病毒病发生,要及时做好蚜虫的防治工作,可用10%吡虫啉、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对大豆病毒病发病地块,应及时清除中心发病株,同时用宁南霉素等,按说明剂量连续使用2—3次,隔10天喷施一次。大豆叶部病害主要有灰斑病、紫斑病、锈病等。对于大豆叶部病害,可采用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制剂用量40—60毫升/亩,或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剂用量30—40毫升/亩,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制剂用量40—60毫升/亩进行喷雾防治,根据田间病情发展状况和气候条件决定用药时间和次数。

  (三)虫害防治

  对于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可选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对于食叶性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喷雾。刺吸类害虫可选用吡虫啉、高氯·吡虫啉、噻虫·高氯氟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喷雾,同时喷施氨寡糖·链蛋白等可预防病毒病。对于点蜂缘蝽可选用聚集信息素或喷施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同时可兼治其它刺吸式害虫,防治最佳时期,应选在大豆初花期喷一次,十天后再喷一次。注意要连同大豆田四周杂草、树木、棉花等易发生点蜂缘蝽的植物同时喷药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最好统防统治。防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可在成虫盛发期撒施食诱剂诱杀,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初孵幼虫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老熟幼虫开始脱荚入土前,田间湿度较高时,可选用白僵菌粉剂均匀撒施于田间地表防治越冬幼虫。

  六、及时收获

  在大豆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5%时,及时进行机械收获。含水量低于13%时,收获后可直接入库。推荐选用高效低损专用收获机和专用割台。机收时应避开露水,在上午无露水时开始,傍晚有露水时停止,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籽粒过于干燥时,中午应停止收获,以减少碎粒。

来源:廊坊农业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6号恒华国际商务中心A座807室
电话:(010) 82106672
邮箱:csiachina@126.com

京ICP备19044408号-1
技术支持:巨耀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大豆产业协会